天然氣輸差產生原因及管控要點
輸差既在一特定的時間段內,流體介質在輸送過程中出現的輸入貿易計量值與輸出貿易計量值的差值。它分為絕對輸差和相對輸差,通常說,絕對輸差是指燃氣企業外購燃氣量Q購與燃氣銷售量Q銷之差,亦稱供銷差;供銷差量與購進氣量之比稱為供銷差率(輸差率),亦稱相對輸差,我們平時所說的輸差即相對輸差,燃氣輸差=(Q購-Q銷)/Q購×100%。作為從事天然氣經營的公司,經營收入主要為天然氣購銷的價格差。輸差是影響輸氣成本的關鍵指標,輸差管理必然成為天然氣行業生產管控的核心內容。
二、輸差的成因分析
2.1實際溫壓與標準參比條件不同引起的誤差
據GB/T19205-2008《天然氣標準參比條件》中規定:天然氣計量時,使用的壓力和溫度參比條件分別為101.325Kpa和20°C。而實際計量時,很少在標準狀態,若未安裝溫壓補償,計量結果將與實際值存在偏差。據氣體狀態方程計算可知,當實際供氣壓力相對參比壓力每升高1Kpa,燃氣企業損失的氣量為1%;若溫度低于參比溫度3°C,損失的氣量也為1%。目前燃氣公司面對民用戶及小時用氣量小于25m3的小型商業用戶時因考慮成本一般選用不帶溫壓補償的皮膜表計量。民用戶的供氣壓力為2Kpa,商業為2-3Kpa,因壓力造成的損失就達2%,我國年平均氣溫按10°C計算,因溫度造成的損失就達3%以上,綜合溫度壓力因素,輸差損失超過5%?傊,供氣溫度越低、壓力越高,燃氣企業輸差越大。
2.2與上游交接時實際接收量不足導致的誤差
目前燃氣輸送主要有兩種方式:槽運和管輸,對于槽運來說,需將槽車的LNG卸進儲罐后氣化,就存在受設備條件或操作水平限制導致的實際卸車量少于合同采購量,而一般與上游合同約定當誤差在±1%之內按合同采購量結算;對于管輸來說,上游一般采用超聲波流量計,而此類流量計在線分析的參數往往可人為干預調整,就存在上游供氣方采用對其有利的的參數,必然導致實際接收量減少。
2.3管網破損及放散引起的誤差
燃氣企業管網屬于市政配套工程,點多、面廣、環境復雜,受客觀條件、運營成本等原因限制導致年久失修;或因施工技術條件影響、施工質量監管不力、設備日常保養不到位等原因,導致法蘭、焊口、閥門處出現“跑、冒、漏、滴”;另外如LNG加注站潛液泵的氣蝕、管網被第三方挖破或者新管線投用時進行置換等原因導致的放散現象。
2.4下游計量儀表造成的誤差
輸差管理的核心在儀表管理,由儀表造成的誤差主要包含以下方面。
(1)儀表安裝、施工不符合規范要求,例如流量計前后直管段不足,羅茨表未垂直安裝,儀表安裝方向與進氣方向不一致,帶表焊接法蘭、吹掃管線,管線不對中強力擰螺栓使流量計承受應力等。
(2)計量儀表不在推薦量程內運行。計量儀表的量程是一個重要的性能參數,推薦的運行范圍為最大量程的20%~80%。一般因儀表選型時燃氣企業工程技術人員為了多收取初裝費而將用戶報裝氣量估高、用戶受宏觀經濟等因素影響減產或增產導致的用氣狀況發生了變化或者工程安裝時為節約成本違規采用雙路儀表并聯運行等因素導致的“小馬拉大車、大馬拉小車”現象。
(3)計量儀表失準運行。計量儀表的失準為常見性問題,而流量表的失準往往有規律可循,對于膜式表、渦輪表及羅茨表一般只會走慢,其主要原因有渦輪及羅茨表軸承磨損引起摩擦阻力變大,或者過濾器濾芯破損導致的雜質進入計量腔室造成的卡澀影響計量準確;皮膜表隨著使用年限增加導致的皮膜老化,會使計量值逐級變小,據相關統計:超過使用壽命的皮膜表的誤差遠遠大于壽命周期內的皮膜表,最大差值達到了16%。另外因溫壓傳感器故障導致的補償參數誤差出現的機率也很大。
(4)未按規范要求對儀表維保。例如急速啟閉流量計前后端閥門,未按規定潤滑周期給羅茨、渦輪流量計加油或用汽油其它油品潤滑,未按要求及時更換過濾器濾芯等。
(5)存在盜氣現象。如蓄意破壞儀表,私自修改儀表參數,私拉亂改管路導致計量不足,實際用氣量減少。
四、降低輸差的措施
(1)首先要建立輸差管理機制。因輸差管理涉及多部門的系統工程,必須組建以公司一把手牽頭的輸差整治機構,需包含工程施工、計量管理、設備維護、客服抄表及財務統計等各部門相關人員及技術骨干,制定輸差目標,實施輸差計劃指標的責任制考核,編制輸差整治實施方案,制定輸差整治措施,開展輸差整治工作。從上到下層層簽訂《輸差整治責任狀》,列明獎罰內容,并嚴格執行。
(2)對于槽運,加強卸車管理。加強槽車調度,優化卸車時間,可將卸車安排在用氣高峰時段,卸完液相后將槽車內氣相導入中壓管網,有效降低一級輸差;對于管輸,及時掌握上游流量計周檢情況及參數指標設定情況,不定期隨訪,要求上游將周檢報告及參數變動情況及時告知。
(3)整治管網輸差。加強管網的設計、施工、驗收、通氣各環節的標準化管控,確保交付運營時具備良好的工程質量。建立完善的調度系統和巡檢系統,保證燃氣輸配系統的密封性和安全性。對于有條件的公司可建設SCADA系統,實現調度管理的信息化,調度負責對門站、調壓站及大用戶的運行壓力、流量進行監控,及時發現用氣異常情況。完善日常巡檢、設備保養制度建設,結合GPRS定位系統,加強巡檢隊伍管理,對閥門井、調壓箱(柜)以及管線穿越“三溝”的(排水溝、暖氣溝、電纜溝)等重點地段每日巡檢情況及交叉施工監護情況進行復核。
(4)整治計量輸差。
1建立健全計量管理體系、配備專職計量工程師或計量管理員,建立流量表選型流程并嚴格執行。加強流量表改造管理,對于實際用氣量不在合理用氣范圍內的流量計及時改造。對于用氣量大于25m3/h的工、商業用戶,選用帶溫壓補償的智能流量計,對于北方的居民用戶盡量選擇室內安裝掛表,對于超期使用的皮膜表及時更換。
2培養計量專業人才,提高專業技術水平。及時了解、跟進用戶生產變化情況,建設各工商用戶的用氣檔案,建立科學有效的用氣數據統計分析方法,運用流量計無線電抄收、大用戶安裝SCADA遠傳技術,對用氣數據定時采集、監控,縮短數據采集分析周期,及時發現泄漏、設備故障及其它情況。
3規范流量計的施工、驗收、啟停運等環節的程序,要求以上各環節關鍵節點均需計量專業人員在現場監督并簽字確認,對于違規之處責令整改。
4做好流量表及附屬設備的維護保養工作,定期巡檢、加油、更換過濾器濾芯,做好記錄,計量工程師需定期對儀表顯示的參數進行檢查。制定流量計的周期清洗計劃并嚴格執行,及時發現和處理流量計的灰塵沉積、倒轉和過載等問題,保證流量計的正常工作。按規范要求做好送檢工作,保證流量表的計量精度。
5在表前閥處貼封條,對流量計安裝鉛封;工商業用戶杜絕使用旁通;工、商業用戶的專用調壓計量柜鑰匙專人管理,預防用戶破壞計量設備、私改接駁旁通進行盜氣。對工商業用戶,盡量采用IC卡表管理,“先交錢,后用氣”?稍O面對大眾的舉報電話,并實施有償舉報制度。另外可通過媒體宣傳天然氣的易燃易爆特性及盜氣違法的法律責任,提高用戶素質及法制意識。